乳房手術
- 全乳房切除術:切除腋部、胸肌膜以及所覆蓋的皮膚,保留腋下淋巴結,手術後須再接受放射線治療,但此手術較少做。
- 局部(部分)乳房切除:近二十幾年來,歐美先進國家對於早期乳癌的外科治療方式漸漸由傳統犧牲乳房的改良型根除術而傾向為『乳房保留手術』。手術時切除部分乳房組織及施行腋下淋巴腺清除術,但保留了乳頭及大部分乳房外形,因此對病患形象及心理衝擊較改良型乳房根除術來得小。通常保留手術術後須輔以放射線治療以降低局部復發率及增加長期存活率。但若(1)在顯微鏡下發現所切下組織邊緣存有癌細胞(2)多發處癌性病灶或乳房X光攝影顯現廣泛多處鈣化(3)手術後無法接受放射線治療者(例如孕婦)(4) 腫瘤正好長在乳頭或乳暈下者或乳房太大抑或太小及癌腫瘤太大 (如大於5公分腫瘤)或廣泛乳管內癌者都絕對不適合採用此法。
- 根除性乳房切除術:切除乳房及其皮膚、皮下組織、胸大肌及腋下淋巴結,手術後的傷口則以皮膚移植覆蓋。
- 改良式根除式乳房切除術:是侵犯性乳癌目前常使用之術式,手術範圍包括切除全部乳房、乳頭併施行腋下淋巴腺清除術;由於此術式對身體外型上有較大影響,可於手術同時或術後擇期施行乳房整形重建手術。
- 腋下淋巴腺廓清一直是乳癌根除手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腋下淋巴腺轉移與否是早期乳癌最重要的預後因子,而且對絕大多數病人而言,是決定應否接受輔助治療的因子。然而腋下淋巴腺廓清會造成併發症,如傷口感染、疼痛、感覺異常、局部活動受限,其中最嚴重的是手臂的淋巴水腫。哨兵淋巴腺的觀念是基於腫瘤的淋巴回流,會先到第一個特定區域的”哨兵淋巴腺”後,才會再轉移到其他的淋巴腺。如果哨兵淋巴節沒有乳癌細胞轉移,代表所有的腋下淋巴節都沒有乳癌細胞轉移,如此病人就不需接受腋下淋巴節廓清術。現在哨兵淋巴腺切片已經成為早期乳癌的標準治療之一。
何謂乳癌?
乳癌是由乳房乳腺管細胞或是腺泡細胞經由不正常分裂、繁殖所形成的惡性腫瘤。乳癌的治療方式以「手術治療」為主,再輔以放射治療、化學治療或荷爾蒙治療。其好發年齡為40-64歲。
乳癌的致病原因:
導致乳癌的可能致病原因很多,但多無直接的證據證明這些原因與乳癌的形成有關
A. 高危險群 (致癌相對機率大於4倍):
一側乳房得過乳癌、特殊家族史 (停經前得過兩側乳癌) 、乳房切片有不正常細胞增生現象。
B. 次高危險群(致癌相對機率2~4倍):
母親或姐妹得過乳癌、卵巢癌及大腸癌患者。
C. 略高危險群 (致癌相對機率1.1~1.9倍):
第一胎生育在三十歲以後、未曾生育者、停經後肥胖、子宮內膜癌患者、胸部放射線治療、
過量飲酒、高脂肪飲食、初經在12歲以前、停經在55歲以後、長期口服避孕藥、長期補充女性
荷爾蒙。
乳癌的症狀:
腫塊:最常見的症狀,摸到的腫塊大都是無痛性,但有些人會有壓痛,約3/4的患者是在沐浴時
或自我檢查中發現的,乳癌最常發現部位為外上1/4部位(佔50%)。
乳頭分泌物:大多與腫塊一起出現,呈現混濁或血樣分泌物,易見於年齡較大的病人。
皮膚變化:皮膚凹陷或皺縮,兩側乳房呈現不對稱,如直接侵犯到皮膚時,還會呈現橘皮樣變化。
乳頭變化:產生回縮或下陷和濕疹樣變化(脫屑、潰爛、缺乏彈性),如固定且無法翻出,乳頭下
有結節。
腋下淋巴結腫大:表示已經轉移。常侵犯的淋巴結為腋下淋巴結、鎖骨上淋巴結或鎖骨下淋巴結。
發炎性乳癌:有少數病人會出現紅、腫、熱、痛等典型的發炎病徵。
乳癌的手術治療
手術切除是最常使用的治療方法,醫師會依病患腫瘤大小、侵犯程度及有無淋巴侵犯決定病患接受何種手術治療。